创业风采

长中大创业校友风采录||记1979级中药学专业校友果德安——中药质量标准三部曲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6日 14:12 作者:尹政博 点击数:5

果德安,男,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上海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致力于中药分析与中药质量标准研究30年,在中药标准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和创新性成果。通过主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课题,创建了中药复杂体系活性成分系统分析方法和中药整体质量标准体系,并应用于国际主流药典标准及中药产品标准提升中,实现了中药标准从单一成分到整体控制的跨越。组织制定的15个中药标准收入中国药典,丹参、三七等7个中药26个标准首次载入美国药典,钩藤等4个中药标准被欧洲药典采纳,是首个制定美国药典和欧洲药典中药标准的中国学者。   

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2012)、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6)、省部级一等奖3项。还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美国植物药委员会Norman Farnsworth卓越研究奖(2012)、美国生药学会Varro Tyler奖(2016)、香港张安德国际贡献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知名国内外奖励;共发表学术论文656篇(其中SCI论文418篇),总引用12,000余次;是全球唯一任中国药典、美国药典和欧洲药典三大主流药典委员的学者,任18个国际杂志的主编、副主编或编委。   

中药成分复杂活性成分不明、缺乏系统分析方法……这一系列问题制约了中药产业发展以及中药走向世界的步伐。“从一开始我的研究目标就是中药的质量标准。自1996年回国之后,我参与了国家针对中医药质量体系研究的课题,组建了一支60多人的研发团队,通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逐步为中药建立了一个整体的标准体系和研究方法。”果德安教授说,“国内中药产业化面临的瓶颈以及走向国际市场面对的困境是同样的,就是缺乏科学系统的标准体系。”   

果德安教授1962年出生于山东郓城,哥哥是一位乡村医生,受到哥哥的启蒙影响,他在高考时报考了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后来阴差阳错地被分配到了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后选择了继续攻读硕、博士研究生,并于1990年在北京医科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93-1996年在美国德州理工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自1996年回国之后,面对国内中药产业化所面临的瓶颈以及走向国际市场的困境,果德安教授开始了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历程的三部曲。   

第一部曲用科学方法分析中药

中药历来就有“丸散膏丹,神仙难辨”之说,其原因就在于缺乏一个科学体系和数据作为支撑,以明确中药疗效的稳定性。“在国际会议上我经常和国外的专家学者摆擂台,探讨中药应用中的优劣。我发现,你谈历史文化、谈治疗例证都不足以说服别人认同,关键的路径还是对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等赋予科学的内涵。在这些方面,我们仍然还有很大差距。”果德安教授清醒地分析到目前中药行业主要问题是缺乏科学系统的标准体系。   

他在国内率先开展中药质量标准的系统研究工作,提出了多指标成分定量结合指纹图谱技术等多手段控制中药复杂体系质量的模式,体现了中医药的整体观和多靶点作用,是国内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研究的先行者和实践者,作为核心专家起草了SFDA《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技术要求》和《天然药物新药研究技术要求》等相关法规文件。作为国家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和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他致力于2005版、2010版和2015版中国药典中药标准的制订、编撰和评审工作,作为2005版为中国药典I部英文版副主编和2010版I部英文版主编为药典英文版的编撰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创新性地构建了中药复杂体系“化学分析-体内代谢分析-生物学分析”三位一体的系统分析方法学体系,提出了“深入研究,浅出标准”构建中药质量标准的指导思想,建立了中药整体质量控制模式,解决了中药质量控制的方法学问题,该研究成果获得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佳音频传,同年,他获得了美国第11届国际植物药科学大会首届杰出贡献奖和美国植物药委员会(American Botanical Council)2012年度最高荣誉Norman R. Farnsworth卓越研究奖,上述奖项均为每年全球仅授奖一人,果德安研究员是迄今获得该奖的唯一亚洲学者。   

第二部曲主导中药国际标准制定

中药历史悠久,要创新就要去粗取精,就要用科学数据来说话。果德安教授对此有着深刻的自我评价,“我们的研究工作要能够‘顶天立地’。‘立地’是要建立科学可行的中药质量标准,使之获得广泛应用,‘顶天’则是要在中药基础研究上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并得到国际公认。“中药标准主导国际制定”是国务院在十二五期间明确提出的战略目标。建立国际协调、互认并引领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是打破国际技术壁垒、突破国际化瓶颈,拥有中药标准话语权的历史性战略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国际标准制定亦是一门学问。2008年,中美在国家层面上签订了药典合作备忘录。美国药典在全球有140多个国家应用,该药典在方法学上比较科学、合理和严谨,利于甄别真伪优劣。我国曾经向美国药典委提交过4个中药标准,美国药典委员会审查后认为不符合要求,药品控制的成分太单一,而这时,印度“悄无声息”提交了穿心莲和积雪草的标准,最后获得美国药典委的认可。这件事情,让果德安和团队一直“耿耿于怀”,制定标准才能掌握话语权。当时美国药典还没有中国学者提供的中药标准,果德安决定做拓荒者。他从美国带回比砖头还要厚的美国药典技术指南,带领团队一起攻关。冲刺的3个月里,大家一天只睡五六小时,技术指南也被翻得破旧。天道酬勤,果德安团队提交的丹参标准以全票通过,成为第一个进入美国药典的中药标准。美国药典委员会称赞该团队制订的标准在他们所有标准中质量最高,药典委员会明确提出将这一标准作为今后中药进入美国药典的“模板与典范”。中药国际化走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紧接着,欧洲药典成为团队下一个目标。欧盟37个成员国均执行欧洲药典药品标准。该药典专家委员会没有来自成员国以外的专家,也不允许成员国以外的专家制定中药标准。果德安起初只是欧洲药典委员会的观察员,就连发言也受到限制,后来他在药材来源、质量控制指标、验证方法上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因此在2014年破例进入欧洲药典委员会。当时,一些难度比较大的中药如附子标准在欧洲已经做了快10年,仍然没有头绪,果德安主动提出承担附子标准的起草工作,不到半年,带领团队交了一份漂亮答卷,获得了欧洲药典委全体专家认可。正是一次次攻坚克难,果德安团队陆续完成了钩藤、桔梗、牛膝等十余个欧洲药典的中药质量标准。其中,钩藤是中国学者独立完成的第一个进入欧洲药典的中药标准。   

2017年开年之际,在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上,果德安教授团队和其多年来的心血结晶——“国际化导向的中药整体质量标准体系创建与应用”项目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余人12年的协同攻关,无数个日日夜夜终于在此时收获了最美的回报,他本人也因为在推动中药国际化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了香港张安德中医药国际贡献奖和美国生药学会Varro Tyler奖(2016)等知名国际奖项。   

第三部曲搭建国家中药质量检测技术平台

果德安教授面对着中药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国际化推进始终充满着热情、激情和创造力,如今,他正在带领团队完成中药质量标准化的“第三部曲”——建立国家中药质量第三方检测平台,从基础理论、技术方法,最终走向市场应用。平台建成后,种子种苗、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品种是否合格,有没有掺假,质量优劣及等级,都能在此一一检测鉴定。   

用现代科学,传承发扬中医药学,果德安教授用中药质量标准三部曲唱响了了中药标准现代化和国际化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