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置

《创新思维与方法》课程介绍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26日 16:54 作者:尹政博 点击数:5

从古至今,伴随着社会的文明和技术的进步,历史积淀下了无数工程技术的产物,也是创新活动的成果。我们的课程,做为创新的推介,依循着历史年轮的脉络,至力于创新思想的传播,去展开思维的翅膀,去追逐方法的奥妙。在这里,扎根于求真务实、求新求变的沃土,让我们放飞心胸,徜徉在无穷无尽知识的海洋中,寻找理想中的一个梦......  

(一)课程背景

1.经济转型升级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转型,势必会对社会各领域产生深刻影响。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导着国家经济形势。改革的目标是解决长期需求侧管理形成的国家供给体系和供给结构失衡的问题。在产业方面,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严重匮乏,结构性的有效供给不足等。经济转型升级依赖于创新驱动。这种形势为高等教育提出一个紧迫的问题:如何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以适应产业升级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2.人才培养质量  

在应试教育主导下,多年沉积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如何解决,考问着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李克强总理强调的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应有广义理解,结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促使我们思考如何高水平地培养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创新思维和务实品质。  

(二)课程目标

1.养成思考习惯,善于捕捉身边的“新”,善于通过思考在头脑中产生“新”;  

2.产生投身创新的意愿和渴望,结合自己的专业提出创新的方向,参与创新项目;  

3.主动思考方法,针对不同的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个性品质、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课程设计原则

1.通识性引导原则。课程内容及讲述不拘泥于专业,面向所有大学生群体,着重发展思维;  

2.兴趣引导原则。课程通过大量实例,引古论今,着力克服枯燥呆板的内容及形式;  

3.思维引导原则。课程目标不在于让学生具备发明创造的能力,而是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养成思考习惯,同时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引导原则。明确创新是实践的创新。  

5.课程整体由讲授、实践、访谈三部分组成,课程进行中要注重内容讲授与实践锻炼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