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信息

长春中医药大学关于开展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8日 10:50 作者:庄璐 点击数:5

各单位、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15]43号)精神,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推进学校就业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创业实践、培养创新意识,为学校培育和选拔2019年度全国、吉林省大学生“互联网+”“挑战杯”、中医药行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级各类竞赛作品,学校决定开展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简称大赛组委会),由学校宋柏林校长任主任,姜彤伟副书记、邱智东副校长任副主任,各职能部门、各学院负责领导作为成员,负责大赛的相关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大赛组委会下设秘书处(设在学校团委),负责大赛日常组织工作。     

二、项目类别及内容     

(一)学术科技类项目     

参赛作品要求能够展示我校学生课外科技成果,选题可来源于社会发展需要和生产需求、国内外当前研究热点、各级科研管理部门公开的科技发展指南以及本校导师指导学生开展的科研项目。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含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     

3.科技发明制作类:含A类和B类。其中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制作投入较小、对生产技术或者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二)创新创业类项目     

参赛项目要求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基于互联网新时代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智能硬件、先进制造、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等;     

4.“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     

5.“互联网+”商务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等;     

6.“互联网+”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7.“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创业。     

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根据行业背景选择相应类型。     

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等。参赛项目应提供当前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     

三、参赛对象及条件     

(一)学术科技类项目     

凡在2018年11月30日以前正式注册的我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均可申报作品参赛。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仅限在校本、专科学生。     

(2)其中以下四类作品不在申报范围内:     

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     

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     

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     

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均可申报。     

3.科技发明制作类     

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均可申报。     

(二)创新创业类项目     

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大赛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就业型创业组。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2019年5月31日(以下时间均包含当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我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     

2.初创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6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我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4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     

3.成长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2016年3月1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6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含2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我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4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     

4.就业型创业组。参赛项目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若参赛项目在2019年5月31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我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若参赛项目在2019年5月31日前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我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4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     

初创组、成长组、就业型创业组中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3。鼓励师生共创,(高校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的师生共创项目不能参加创意组)注册公司法人必须为参赛学生,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老师的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0%(其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5%)。     

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参赛申报人须为我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可借用他人项目参赛。已获往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再报名参赛。     

四、参赛作品及要求     

(一)学术科技类项目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参赛作品为科研论文。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参赛作品为哲学社科论文、调查报告。     

3.科技发明制作类     

参赛作品为作品申报书。作品申报书是科技发明类参赛作品最为主要的呈现方式。参赛者应严格认真填好《作品申报书》,准确、完整、简练地表达出作品的主要内容和核心优势,方能充分展现作品的技术水平与应用价值,取得与该作品水平相当的奖项,其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作品名称。     

(2)申报者情况。     

(3)作品的研究意义及背景。     

(4)作品的理论基础。     

(5)作品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6)作品的技术指标和特点。     

(7)研究成果。     

(8)作品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9)产业化前景。     

(二)创新创业类项目     

参赛作品为项目计划书。初创组、成长组和就业型创业组中已经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参赛团队还需提供组织机构代码证、营业执照复印件及其他佐证材料(专利、著作、政府批文及鉴定材料等)。     

项目计划书电子版为PDF格式,大小不要超过30Mb。组织机构代码证、营业执照复印件及其他佐证材料扫描件附到项目计划书后面。项目计划书主要内容包括:     

(1)执行总结。对参赛项目的精要概述、项目运行情况、优势特色、运行目标等。     

(2)创业背景。该项目运行的政策、法规、市场需求等外部条件及创业项目本身实力优势。     

(3)技术与产品。项目的技术及产品优势,如有成功案例可说明。     

(4)市场分析。宏观环境、行业竞争、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市场定位及市场容量与销售预测等。     

(5)营销策略。包括营销理念、营销目标、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     

(6)公司战略。战略规划、盈利模式等。     

(7)公司组织与管理。组织构架、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等。     

(8)投资分析。公司规模及股本结构、资金运用、投资回报、指标分析、敏感性分析等。     

(9)财务分析、风险分析及投资。财务预测及假设、主要财务预测、财务报表预测、财务报表分析;内外部风险分析、投资的推出时间及方式等。     

(10)法律分析。项目运行各阶段及环境政策等法律分析。     

(11)附件。附件应包括公司证件、团队成员简介、市场调研、专利使用协议、与其他企业协议、投资意向书等。     

五、大赛分工     

1.招生与就业处、校友会     

组织动员毕业5年内的校友,报名参加创新创业项目,由招生与就业处牵头负责。     

2.团委     

组织在校生报名参赛,同时负责培育和遴选2019年全国和吉林省“互联网+”“挑战杯”“远志杯”“天堰挑战杯”竞赛参赛项目。     

3.研究生院     

负责组织和遴选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创业项目报名参赛。     

4.教务处     

负责组织和遴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报名参赛。     

5.科技处、人参科学研究院、创新实践中心     

负责组织走访重点实验室、课题组,组织校内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特别是师生共创项目)报名参赛。     

6.各学院     

(1)组织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创业项目报名参赛。     

(2)发挥学科优势,组织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特别是师生共创项目)参赛。     

(3)重点挖掘和培育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参赛项目。     

六、大赛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单位要成立相关工作小组,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学院应由书记、院长共同担任组长),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工作计划,切实抓好大赛的组织工作。赛事组织情况将作为教学、人才培养、各项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学院推荐作品件数其中学术科技类作品项目不少于学院学生总数的2%;创新创业类作品项目不少于学院学生总数的5%。     

2.广泛动员,主动作为。各单位要召开动员大会,发动师生积极报名参赛,拓宽渠道、深挖资源,重点走访、认真选拔,既要扩大和提升大赛的参与面和影响力,更要保证参赛项目质量。     

3.扩大宣传,营造氛围。各单位要做好大赛宣传工作,综合运用各类新媒体手段,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要以本次大赛为契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     

七、参赛配额及奖项     

1.竞赛奖项分作品奖和集体奖     

对于参加竞赛的作品,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各等次获奖数分别约占进入终审决赛各类作品总数的5%、10%、15%、20%。竞赛同时以学院为单位计算件作品得分率,将按照总分排名对学院进行奖励(其中各学院报送作品数量不达到基本要求者不能参加集体奖项评比;学院作品总数低于35件者不能参加集体奖项评比)。件作品得分率计算方式如下:团体总分/团体申报作品件数=件作品得分率。总分计算方法如下:每件作品分值:一等奖100分、二等奖60分、三等奖30分、优秀奖10分。若总分相同则计算一等奖个数,依此类推至优秀作品奖。若获奖等级和个数相同,则名次并列。     

2.奖金奖励     

凡通过参加学校创新创业大赛并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的作品,均予以学生团队奖金奖励。奖励经费来源于学校基金会,奖励办法按照申请基金管理办法执行。同一件作品只享受最高奖项奖励。     

3.学分奖励     

根据《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认定及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对获奖同学授予奖励学分。     

4.其它奖励     

在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竞赛中获奖的同学,优先参加研究生推免、各类奖学金、荣誉称号的评选。     

对在作品申报中存在弄虚作假、剽窃、抄袭等行为的,取消该作品的奖励,并按照学校规定给予相应处分。重新计算所在学院团体总分及名次,取消该学院的集体奖项。     

八、赛程安排     

1.2018年11月30日前,相关部门报送分管领导及联系人名单;各学院报送学院工作组名单;     

2.2018年12月10日前,将组织召开项目介绍说明会;     

3.2019年3月10日前,各单位第一次报送拟参赛项目;     

4.2019年3月17日前,各单位补充报送新落实的拟参赛项目;     

5.2019年3月22日前,各单位报送最终落实的参赛项目,建立参赛项目库;     

6.2019年3月27日前,完成项目的初次评审,确定入围终审决赛的项目;     

7.2019年4月5日前,学校邀请竞赛评委对参赛项目进行集中辅导,入围终审决赛项目完成最终定稿;     

8.2019年4月7日前,完成终审决赛答辩。     

九、大赛组委会联系方式     

1.各单位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将纸质盖章材料和电子版报项目征集组。     

2.QQ工作群:751207933,请各单位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加入,以便工作沟通。     

3.联系人:梁钟艺 0431—86045157     

李晓华 0431—86172257     

附件:     

1. 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和联系人信息表     

2. 学院工作组信息表     

3. 各单位项目报名表     

4. 各单位项目征集汇总表     

附件1     

**(部门)2019年长春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分管领导和联系人信息表     

序号     

负责内容     

姓名     

办公电话     

手机     

邮箱     

QQ 号     

微信号     

办公室地点     

1     

分管领导     

2     

联系人     

附件2     

**(单位)2019年长春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院工作组信息表     

序号     

负责内容     

姓名     

办公电话     

手机     

邮箱     

QQ 号     

微信号     

办公室地点     

1     

书记     

2     

院长     

…     

…     

工作人员     

…     

附件3     

2019年长春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报名表     

参赛项     

目名称     

参赛团     

队名称     

公司     

名称     

参赛负责人信息     

姓名     

学号     

学历     

层次     

学院     

专业     

毕业     

年份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参赛团队成员     

姓名     

学号     

学院及专业     

学历     

层次     

项目中的分工     

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     

职称     

电子邮箱     

组别     

□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就业型创业组     

类别     

□“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     

□“互联网+”商务服务□“互联网+”公共服务□“互联网+”公益创业     

□“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     

项目概述     

(200     

字内)     

项目     

阶段     

□创意阶段□已经注册公司运营(勾选此项请填下表)     

公司注册所在地     

法人代表     

组织机构代码     

或工商注册号     

注册资金     

经营范围     

注册时间     

附件4     

2019年长春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征集汇总表     

单位(盖章)

序号     

项目     

名称     

团队     

名称     

公司     

名称     

负责人     

姓名     

负责人     

学号     

负责人手     

机号     

负责人     

邮箱     

学历     

层次     

毕业     

年份     

学院     

名称     

专业     

名称     

参赛     

组别     

参赛     

类别     

项目简介     

(200 字内)     

分管领导:制表人     

我校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通知.doc